时间:2024-09-26 19:15:08 点击:33
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抵触大人的管教,甚至专门和大人对立。不仅是父母,其中也包括老师。因此,很多孩子会因为反感老师的管教,出现逃避上学的情况。作为父母,要及时介入并引导,引导孩子对老师有所改观,并回归正确的学习道路。
1.杰龙教育(更多家长选择)
2.正苗启德(经验丰富)
3.德志未来(效果比较好)
4.新愿望(正规办学)
5.新起点(零体罚)
6.立禾素质教育(全时段入校)
7.怡爱教育(广受好评)
8.心阳教育(全透明管理)
9.护航军事化特训教育(广受好评)
10.护航军事化特训教育(24小时实时监控)
以上排名不分先后,下面一起来看看杰龙教育吧
第一阶段:个体诊断、制定方案、适应环境。
首先由具有经验丰富的教育、心理专家针对您的孩子从生理、心理、行为、道德、学习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试,分析成因,制定对策,形成个性化的成长方案。同时,以严格的军事训练、拓展训练和社会化体验课程,帮助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摆脱旧习惯的影响,形成健康的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。
第二阶段:认识自我、改变自我、学会做人
在习惯养成、行为规范的基础上,通过成功教育、情商教育、至命教育、行为改变技术、心理辅导,帮助孩子认识自我、改变自我,唤起孩子对自己、对家庭、对社会的责任心。
第三阶段:知识补缺、特长培养、亲子互动
对孩子进行学习问题的个别测试,并提供小班化的文化课补缺。注重特长培养,扬长补短,同时开展家长与孩子的互动,为孩子回归家庭和学校做好准备。
第四阶段:走出学校,走入社会;
1、3公里的长途拉练,游走名人故里;进行励志教育。
野外生存,学会赚钱;懂得尊重劳动果实。
参观湖南省未成年教养管理所,与少年犯进行对照反思;明白法律威严。
4、跟农村孩子进行角色互换,家庭亲子互动;认识父母之恩。
第五阶段:回归家庭,跟踪辅导;孩子回归家庭后,中心将继续为孩子免费一年之内提供行为、心理等方面的后续跟踪指导服务,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家庭、适应学校。
此外,中心在帮助孩子的同时,将为家长提供“成功父母课程”,改善亲子关系,转变教子观念,学习与子女沟通的技巧和有说服力、影响力的教育方法。让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。
取长补短,同时开展家长与孩子的互动,为孩子回归家庭和学校做好准备。
14岁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怎么教育?
1、弄清偷钱的原因
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偷钱的原因,才能想出杜绝此项行为的方法。如果孩子是为了买某种东西而偷钱,而且比较合理,妈妈尽可以满足,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,比如孩子已经有一个手表了孩子还要买手表,妈妈尽可以「借钱」给孩子,让孩子日后还,一来可以避免孩子偷钱,二来还可以养成慎重的购买习惯。
2、端正教育思想
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特点,端正教育观和人才观。可能每个孩子在家庭里偷拿钱的经历。请不要大惊小怪,也不能视而不见,要知道孩子拿钱这种行为还不叫偷钱,大多数孩子只是出于好奇心理,并不知道这种行为发展的后果有多么严重。所以,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偷偷拿钱这种做法,不要“上纲上线”。
3、加强教育和引导
跟孩子讲明事情的危害性,杜绝此类事情再发生。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明偷偷拿钱的危害性,如果需要钱,就提出来。让孩子明白:只要是需要花的钱,一定不会不给;不需要花的钱,就要节约。节约是一种美德,这种美德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巨大的财富。同时,要讲清偷偷拿钱的危害性,它会助长自己浪费,滋长奢侈不良习惯。
4、适当的给予孩子财务*
有很多家长怕孩子因为兜里有钱就学坏,其实我们家长越是控制孩子金钱方面的行为,孩子对金钱就越是渴望。如果孩子通过正常渠道就可以获得零花钱的话,相信孩子本身也不喜欢用偷拿的方式。适当的教会孩子如何分配自己身上的零花钱,对孩子更有好处。
14岁孩子偷拿家里的钱的原因?
1、被父母忽略。这类孩子在平时往往被父母主观的认为是叛逆、有问题的孩子。
2、缺乏认同感。如果孩子总是缺乏这种认同感,孩子内心就会非常渴求这种认同感,从而选择通过偷钱而获得的钱,去取悦同学、讨好同伴。
3、合理需求不被满足。有的家长会在孩子的方方面面去控制孩子,严格要求孩子,导致孩子可能有些很正常,很合理的需求也会被家长拒绝,得不到满足。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失衡,选择了偷钱这种不好的行为。
4、受到父母的不良影响。当父母的言行有一定的缺失时,孩子也很容易被影响。比如说买菜的时候,父母们贪图小便宜明明买的是土豆,临走时顺带手的拿上一根小葱,这样就会让孩子误以为拿别人东西是很正常的事。
在教育孩子偷行为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什么?
1、私下解决,不打骂孩子也不让孩子当众认错。一旦发现孩子偷窃,就打骂孩子或者命令孩子当众认错,并斥责孩子,以便让孩子不敢再犯。其实,这是在羞辱孩子,带给孩子的也只是自卑和羞耻,让孩子对大人失去信任。事后切勿翻旧账,反复追究,随意转述。
2、事情已经过去,就不要反复提起,也不要发现孩子又拿了什么东西,就说“这又是你从哪里偷来的”这种话,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;不要随意将事情告诉别人,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。教育学家卢梭曾说:“要尊重儿童,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。
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,家长如果能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他人着想,避免以自我为中心,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,也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,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,而不是成为一个放纵自己言行与欲望、叛逆心理强烈的“问题孩子”。
版权所有 辅导派 © fudao66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5126号